其实这些年,诸如康帅傅、粤利粤等“李鬼”产品已屡见不鲜了,这种“李鬼冒充李逵”的手法,竟然也大量出现在医疗领域。
“协和”无疑是被蹭得最惨的医院品牌之一。据统计,全国挂有“协和”之名的医院最多的时候达到2122家。
但是,除“北京协和医院”,只有2家是与“协和”有历史渊源的医院:一个是“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协和医院”(建于1866年),另一个是“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”(建于1860年)。
北京协和医院曾通过媒体发布严正声明:该院在国内任何地区、城市,均未开设过分院或连锁医院。
其余的几千家医院,则有不少仿照“北京协和医院”,采用“地名+协和医院”的取名方式。
其中,一家名为“定州协和医院”的机构(现已关停),不但在门诊大厅处高调标识自己是“全国协和品牌连锁医院”,又费尽心思做出一张全国示意地图,底图的最上方,用硕大的字体写着“相信品牌的力量”。
甚至,有的“协和医院”注册资本仅3万元,专业设备一概没有,但通过编造疾病、术中加价等手段获益不菲。
“李鬼”之所以傍名牌,就是想利用知名品牌为自己镀金,混淆视听,从中牟利。这类医院的很多行为已经涉嫌虚假宣传、不正当竞争,而且误导不知情群众,扰乱医疗秩序。一些地方还出现了过度医疗、术中加价等行为,直接影响患者诊疗,贻误治病时机。
有此类遭遇的不止“北京协和医院”,“湘雅”、“华西”等都是重灾区。
02 监管在行动
建立一个品牌需要漫长的积淀,摧毁一个品牌却只在朝夕之间,尤其当山寨医院遍布全国时,打击难度更甚。
近年来,监管部门也不断出手整治:
相关部门聚焦医疗机构名称管理和规范,出台相关规定补齐漏洞。一方面“治未病”,对含有“协和”等知名医院名称相关字号的企业名称,无授权的一律不得登记;一方面“治已病”,对已经登记注册的,如无投资关系或相关授权,须立刻“改名”。
03 真“李逵”们,该做些什么?
首先,要不断强化对品牌的保护意识。
一些知名医院虽然通过长期的经营积累了良好的声誉,但是对商标问题没有给予足够重视,遭遇了“抢注”。
比如,“协和医院”的商标就没有得到有效地注册和保护。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明令禁止跨地区使用相同“字号”的行为,“李鬼”们纷纷钻法律的空子,盯准了二三四线城市注册公司或医院,抢占国内知名医院的商标,建立了无数“山寨医院”,以假乱真,迷惑大众。这就是常见的“地名+协和医院”的取名套路。
在这一点,可以参考上海第九人民医院,已经将院名和几位知名院士的名字向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了商标。
其次,要主动捍卫品牌荣誉。
作为医院方,应该畅通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渠道。针对患者提供的“李鬼”医院线索,应该及时向公众澄清,并向有关部门举报。与此同时,主动拿起法律的武器向侵权者索赔,要求其停止侵权行为。
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就曾陆续接到患者反映,患者在点评平台上搜寻到了与医院同名、同地址的冒牌商家,拨打留下的冒牌电话时都被引导到了另一家医院:上海肤康医院。在进行相关证据搜集、形成完成的证据链之后,上海市皮肤病医院立即进行起诉,最终对方公开道歉并支付维权费用。
只有当真“李逵”敢于亮剑,“李鬼”医院才能无立足之地。